这篇文章不能教你如何一个月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笔试(但是如果想考高分,建议你从现在开始系统复习),重庆中青公考网为您提供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技巧,以及包括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师招聘考试技巧,教师招聘复习资料,看中青公考教师招聘网。
通过这篇文章你可能会知道:
一、笔试分值结构及考试题型
二、笔试各科该如何备考
三、笔试每年必考考点
快接着看哦!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养方式。
1.条件反应法
条件反应法(强化法)是利用经典条件反应和操作条件反应原理进行态度教学的方法。
借助经典条件反应,在教学中,可以把一些规范,如“助人为乐”、“热爱集体”等类似的道德规范与教师的赞许、同伴的羡慕、父母的疼爱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对这些道德规范的积极态度。
借助操作条件反应,教师通常可用的技术是适当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强化。当学生对某一对象做出了具体的积极行动时,给学生适当的奖励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
2.自我强化法
自我强化法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这种方法强调当事人的个人责任感,以增加改善行为的练习时间。
3.群体讨论法
群体讨论法由柯尔伯格等人创立。这种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道德故事,引起学生的道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讲行积极的道德思考以促进学生道德规范判断水平的提高。
群体讨论法在转变态度方面之所以有时优于讲解劝说法,主要是因为:(1)参加群体讨论的人是主动的,较可能产生自我涉入。而听讲解劝说往往是被动的,缺乏参与感。(2)参加群体讨论的人能够观察到其他人发生的态度转变,这就促进了自我的转变。听讲解劝说的人是沉默的,人们无法知觉他人的倾向。(3)在群体讨论中,领导者对提出异议者的宽容态度可能会使成员们较愿意遵从他的建议。在讲解说服中,听众无参与机会,领导人也没表示宽容以赢得成员支持的机会。(4)参加群体讨论的人被要求将自己囿于拟议的行动。而听讲解劝说的人并没有被要求就拟议的行动做决定。(5)参加群体讨论的人观察到其他人的拟议行动。听讲解劝说的人却无法得知其他人的私下决定。
4.习惯养成法
习惯养成法是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之一。道德习惯是不需任何外力监督和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道德习惯的培养应以良好行为动机为基础,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反复训练。在培养学生道德习惯时要:(1)创设良好行为的情境和气氛;(2)提供良好的榜样;(3)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目的和阶段要求,坚持不断地练习;(4)使他们知道坏习惯的危害,增强克服的信心为了制止坏习惯的蔓延,要借助舆论约束甚至法纪的制裁。
5.移情训练法
移情训练法就是通过提高孩子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直至达到共鸣的一种方法。移情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从别人的角度去体验别人的情感。
移情训练法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的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体验。移情是助人、安慰、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与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研究表明亲社会行为的儿童比攻击性儿童和经常被欺负的儿童更受欢迎,表现出更多移情,并且亲社会的儿童比攻击性的儿童更有办法对付糟糕的社会处境。移情作为一种替代性分享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心理过程,能抑制侵犯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例子再现】
某学生欺负班上一位年龄较小的儿童,班主任在教育该学生时引导他从“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想?”的角度思考,老师这种方法是运用了品德教育的( )。
A.移情训练法 B.群体讨论法 C.习惯养成法 D.条件反应法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移情训练法、条件反应法、习惯养成法等。
选项A,移情训练法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的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选项B,群体讨论法由柯尔伯格等人创立。这种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道德故事,引起学生的道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讲行积极的道德思考以促进学生道德规范判断水平的提高。
选项C,习惯养成法是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之一。道德习惯是不需任何外力监督和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道德习惯的培养应以良好行为动机为基础,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反复训练。
选项D,条件反应法(强化法)是利用经典条件反应和操作条件反应原理进行态度教学的方法。借助经典条件反应,在教学中,可以把一些规范,如“助人为乐”、“热爱集体”等类似的道德规范与教师的赞许、同伴的羡慕、父母的疼爱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对这些道德规范的积极态度。
题干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站在他们角度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验别人的情感,属于移情训练法,故本题答案选A。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更多招录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重庆中青公考”(微信号:CQZQGK)
快来扫扫二维码,及时掌握相关考试资讯哟~